【第九届抗癌科技奖】二等奖:免疫-代谢微环境在肿瘤治疗抗性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发布日期:2024-02-04

项目名称: 免疫-代谢微环境在肿瘤治疗抗性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

奖项等级: 二等奖

完成单位: 上海市同济医院,南京医科大学

主要完成人: 周永新、刘振川、陈云、李冬、朱鹏元、王亭亭、顾绍瑞

项目第一完成人照片及个人简介

24242.png

周永新教授

周永新,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主任。

199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获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2008年同济大学-法国Toulouse第三大学中法联合培养外科学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自1995年进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在胸部疾病(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胸腔镜外科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卫健委重点等省局级项目7项,现主持课题研究经费达200万以上。

主要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发病机制及胸外科生物支架的研究(食管胃吻合支架等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8篇,最高影响因子41.444;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转化2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星光计划”科技创新奖等奖项11项。

先后被评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泰禾奖、同济医院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济医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现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临床科研方法实训”课程的牵头人;所指导的学生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宝钢优秀学术特等奖”等奖项;带教学生先后获得8项国家、市、校级科创奖项。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肿瘤治疗抵抗是当前全球肿瘤诊疗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肿瘤免疫-代谢微环境是指在肿瘤中免疫系统与代谢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的复杂环境。本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资助下,围绕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时空交互对话背景下的代谢免疫模式,开展了“免疫-代谢微环境在肿瘤治疗抗性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项目,多方位系统研究微环境中“代谢/免疫”对肿瘤放化疗/免疫治疗的影响,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新方法。

二、项目主要创新点

1.证实免疫-代谢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异常参与肿瘤免疫逃逸。

2.阐明了粒细胞-肿瘤细胞交互在肿瘤免疫-代谢微环境重塑中的作用。

3.揭示了微环境巨噬细胞代谢-免疫模式重塑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抗性。

4.明确肿瘤和微环境代谢模式重塑介导放化疗抵抗的分子靶标。

5. 创新性设计新型肿瘤疫苗促进微环境巨噬细胞抗肿瘤效应。

三、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从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出发,聚焦肿瘤代谢-免疫微环境参与肿瘤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开展免疫代谢分子新靶标的基础研究和针对逆转不良微环境表型的应用研究,针对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免疫细胞交互和肿瘤代谢重塑的关键机制及分子靶点进行了相关研究,对肿瘤浸润T细胞、巨噬细胞、相关粒细胞分化功能和肿瘤代谢重塑的交互调控机制,为肿瘤药物研发和治疗靶标提供重要思路。

四、项目应用前景

本项目以前期工作为基础,基于多重PCR、同源重组、基因融合等技术,构建了dal和dat基因缺失的高度减毒肝癌李斯特菌疫苗Lmdd-MPFG,能有效的激活抗肿瘤免疫。我们的成果能有效克服单一PD-1用药弊端,选择性的调控巨噬细胞免疫重塑促进CTL细胞浸润,激发肿瘤微环境由“冷肿瘤”向“热肿瘤”转换,联合免疫显著提高了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成果对进一步开发逆转肿瘤治疗抵抗新的药物和手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项目对肿瘤代谢-免疫微环境分子新靶标的发现,对提升肿瘤防治医疗水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