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学年会暨肿瘤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06-26

聚焦AI融合与精准诊疗,赋能肿瘤影像新未来

2025年6月14日上午,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主办,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作为学术支持的第十九届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学年会暨肿瘤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聚焦AI融合与精准诊疗,赋能肿瘤影像新未来,为来自全国地区近400余名同道莅临到现场参会,场面空前火爆,本次会议为参会者搭建了“技术-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全面助推中国肿瘤影像学的创新与转化。

1750904277811.png

开幕式由吴斌教授、童彤教授主持,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顾雅佳教授、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彭卫军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陶晓峰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教授分别做了开幕致辞。

致辞.png

上午议程: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深度碰撞

大咖领航一:乳腺与腹部影像突破

本环节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长兴分院金彪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尤超教授主持。

大咖领航1-主持.jpg

大咖领航1.png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Wookyung Moon教授分享《致密乳腺女性的风险分层筛查策略》,提出基于人群特征的定制化筛查路径。王培军教授(同济医院)解析了影像新技术对肾癌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汪登斌教授(新华医院)系统梳理了儿童腹部肿瘤影像鉴别诊断要点。三位教授从前沿技术聚焦定制化筛查、影像新技术提升临床评估、儿童肿瘤鉴别诊断系统化三个方面,为精准诊断提供结构化指导。

大咖领航二:多模态影像融合探索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正荣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沙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朱凌教授共同主持。

大咖领航2-主持.jpg

大咖领航2.png

李跃华教授(第六人民医院)揭秘多发骨肿瘤的影像鉴别陷阱,强调多序列MRI联合诊断价值。范明教授(杭州电子科大)提出影像多基因组学方法,打通影像特征与分子表型关联通路。周滟教授(仁济医院)深入剖析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影像标志物。这部分专题从影像诊断陷阱与创新方法、跨学科技术融合、脑血管疾病影像新认知多个方面,明确指出多模态、多学科影像推动精准医学发展,为临床早期识别提供重要依据。


下午议程:AI赋能与专科应用并进

专题一:胰腺、AI与乳腺标准革新

由张志勇教授(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钱朝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于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共同主持下午第一场学术环节。

专题1-主持.jpg

专题1.png

来自长海医院的陆建平教授详解胰腺钩突区肿块的影像诊断逻辑。沈定刚教授(上海科技大学)以《生成式AI与疾病诊疗——从DeepSeek说起》为题,展示AI驱动影像分析的临床落地场景。强金伟教授(金山医院)重新定义早期小肺癌生长规律的影像监测标准。这部分专题从精准影像诊断新思路、肺癌监测标准再升级,再到AI赋能医疗新突破,展示影像诊断如何优化分析并推动临床实践变革。  

专题二:神经系统与肿瘤治疗影像导航

由童彤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丽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叶晓丹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持本场学术环节。

专题2-主持.jpg

专题2.png

张家文教授(华山医院)探索AI在神经肿瘤影像中的辅助决策价值。赵小虎教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揭示磁共振脑网络在肿瘤认知损伤研究中的新发现。李文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述影像引导多模态治疗技术进展,突出介入影像的临床转化潜力。 AI赋能神经肿瘤精准诊疗,在神经肿瘤影像分析中的决策辅助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智能化支持;脑网络技术突破认知评估,为神经功能研究开辟新视角;多模态治疗推动精准介入,强调介入影像技术在临床转化中的关键价值。

专题三:肿瘤早诊与技术原理解密

本环节主持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林光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斌教授主持。

专题3主持.jpg

专题3.png

杨正汉教授(北京友谊医院)从水分子运动机制切入,阐释磁共振技术底层逻辑。顾雅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解读BI-RADS修订核心,为乳腺影像诊断提供新标尺。梁长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提出影像三级预防体系,助力肝癌全程化管理。磁共振技术原理新解,为影像技术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乳腺诊断标准革新,建立更精准的乳腺影像评估体系; 肝癌防控体系升级,实现肝癌从早期筛查到全程管理的闭环干预。

专题四:大咖面对面——Research Meeting

深耕乳腺肿瘤影像诊断的青年医师团队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院著名影像学专家Wookyung Moon教授开展了深度学术交流。双方围绕乳腺肿瘤影像诊断领域的前沿技术、临床实践难点及科研创新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Moon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及投稿顶刊的经历与经验,青年医师们分享自己的研究项目,并就研究中碰到的问题与教授做深入的交流。为促进国际学术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面对面.png

闭幕总结:影像赋能肿瘤防治新纪元

专委会秘书吴斌教授在总结中指出: “肿瘤影像学已从‘形态描述’迈向‘功能与分子可视化’时代。未来需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深化AI工具开发、强化多中心协作,让影像技术真正成为肿瘤精准防诊治的基石。

本次大会共设学术讲座16场,邀请讲座专家及主持嘉宾数量28人,注册人数达861人,总参会人员超过395人,充分反映了上海肿瘤影像界的朝气蓬勃和求知热情。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推动影像学从诊断工具向肿瘤精准防诊治的核心支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