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指南引领,拓展前沿,规范发展,普惠大众 ——2022甲状腺与头颈肿瘤综合治疗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2-12-28

     本次大会于12月15日上午8:00正式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教授宣布本次大会开幕并致辞;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嵇庆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王宇教授分别致辞。 

照片1.png


CACA甲状腺癌临床指南巡讲

        作为本次论坛的一大重头戏,《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甲状腺癌临床指南巡讲(华东站)随即展开。今年对于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委会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汇集全国各地甲状腺肿瘤专家心血的CACA甲状腺癌临床指南正式颁布。这是对过去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诊疗发展的一次全面总结,并同时结合了我们国家自身的特点,是中国抗癌协会通过不懈努力,在全国各地推广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结成的硕果。参与华东站指南巡讲的专家团队包括程若川、葛明华、郑向前、王宇、林岩松、关海霞、秦建武七位讲课嘉宾,以及张园、王圣应、刘辉、郭良、余济春、陈万军等中国抗癌协会华东区委员组成的讨论团队。巡讲活动聚焦于甲状腺癌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与会专家就甲状腺癌的预防与筛查、外科与整合治疗、核医学与整合治疗、内分泌与整合治和疗放化靶向免疫整合治疗等内容进行主题报告,围绕指南(“规范性”)-前沿(“创新性”)-展望(“前瞻性”)的核心学术观点开展热烈讨论。

照片2.png

 讲课嘉宾掠影

晚期甲状腺癌综合治疗专场

        张生来教授和程爱群教授介绍道局晚甲状腺癌通常因为肿瘤侵犯颈部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肌肉等重要结构组织,因而预后较差,且手术范围广、创伤大,如评估、处理不当肿瘤容易残留和复发,甚至危险生命,是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曾经令人一筹莫展的晚期甲状腺癌治疗也出现一丝曙光。王宇教授分享了近年来对局晚甲状腺癌新辅助联合手术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经验,介绍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如安罗替尼)±PD-1/PD-L1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成果令人瞩目,为该类患者的根治性手术创造了机会,极大地提高了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刘绍严教授、顾雅佳教授分别从局晚甲状腺癌的手术策略和术前可切除性影像学评估出发,为这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陈立波教授分享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精准化”,指出碘-131诊疗应遵循《CACA指南》并在客观评估疾病状态和准确预测疗效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鉴于现有高级别甲状腺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众多临床问题尚未解决,国内外指南尚待完善,长随访、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价值。郭晔教授回顾了晚期甲状腺癌的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阐述了CACA指南中推荐药物,解读相关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总结道,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诊疗的时代,小分子多靶点药物是目前的标准治疗,其与其他靶向药物的联合运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季冬梅教授则展示了其与嵇庆海教授开展的“苹果酸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不适合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性碘难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晚期甲状腺髓样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期临床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其中在甲状腺未分化癌队列,该联合方案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的客观缓解率超过60%,联合手术/放疗作为巩固治疗实现了长期生存;在不适合射性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队列,客观缓解率也达50.0%。初步结果显示这一联合治疗模式在不适合放射性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未分化癌中具有抗肿瘤活性,有望为更多甲状腺癌患者带来获益。在随后展开的甲状腺癌多学科讨论专场上,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张园教授团队、福建省肿瘤医院刘辉教授团队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教授团队则就晚期甲状腺癌多学科协作、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新辅助靶向治疗以及未分化癌的综合治疗进行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晚期甲状腺癌、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并对目前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适应症、药物安全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模式等热点问题发表见解。

 

照片3.png

专场主持人:程爱群教授和张生来教授

 

照片4.jpg

讲课嘉宾掠影

 甲状腺及颈清扫学习班专场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头颈外科经典术式,在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意义非凡。著名甲状腺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吴毅教授纵览颈清扫手术的发展历程,指出颈清扫术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环节,随着对疾病的不断深入了解,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颈清扫术式,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官青教授讲解甲状腺癌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结合细胞病理和和临床病例讲解基因检测的意义。渠宁教授从甲状旁腺辅助识别系统研发与临床实际使用出发,回顾了术中旁腺定位、保护研究进展。卢忠武教授结合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了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实施策略。由于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史荣亮教授从诊断、术前评估、手术策略、综合治疗等角度阐述了侵犯喉、气管的甲状腺癌处理原则和技巧。王蕴珺教授立足于CACA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消融治疗在甲状腺肿瘤的适应症、应用前景和操作技巧,指出应遵循高质量指南,合理应用消融这把“利刃”,使其发挥最佳疗效。

 

照片6.jpg

专场主持人:房林教授和盛湲教授

照片7.png

讲课嘉宾掠影

甲状腺癌外科专场

        本场会议由邹强教授和张伟教授主持。嵇庆海教授以《如何做好一台甲状腺癌根治术》为题开场,生动讲述了自己的从医生涯,启发学员们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王平教授围绕腔镜甲状腺手术,从适应症、入路选择、不同术式差异、器械设备选择等角度充分阐述了甲状腺腔镜技术的临床运用场景。仇明教授分享了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精细化操作细节。黄晓明教授结合560例改良腋下腔镜机器人辅助下甲状腺癌手术的丰富经验,展现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甲状腺外科的快速发展。郭良教授着重于讲授各类头颈(甲状腺)肿瘤并发气管缺损情况以及相应的重建方法和围术期管理。李超教授则系统性阐述了侵犯神经,气管,喉及血管的晚期甲癌外科根治及修复重建方法。王家东教授演示了免充气锁骨下径路腔镜甲状腺癌腺叶切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操作细节和疗效。

 

照片8.png

专场主持人:邹强教授和张伟教授

 照片9.png

讲课嘉宾掠影

甲状腺癌外科辅助专场

        甲状腺结节的精确诊断是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前提。田文教授探讨了人工智能(AI)超声辅助诊断系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及对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利用动态AI可多层面多角度对结节进行实时同步动态分析并判定,诊断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 76.5%,准确率为 85.0%,因而AI具有无创可重复、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优势,可有效辅助外科医师为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治策略。姜可伟教授从术前诊断、治疗策略等角度分析了分子检测对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应用现况和未来前景。陈彤箴教授详细解读了第五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并强调此次新版分类将分子检测写入病理诊断的推荐,认为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确诊率,判断肿瘤侵袭性和生物学行为,并对晚期甲状腺癌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毅教授系统性阐述了各类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并对各类TI-RADS分类系统进行对照分析。章一新教授从瘢痕形成的原因出强调了张力式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介绍了各类缝合技术的应用,向学员们详细展示了“章氏”超减张缝合的操作技巧。平波教授从技术层面充分探讨了在甲状腺细胞病理学进展中的若干问题,包括细针/粗针选择、穿刺引导方式、快速现场评价(ROSE)开展、AUS/FLUS结果解读与质控。宋少莉教授介绍了68Ga-FAPI在头颈部原发性不明肿瘤中的应用,为这类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在手术演示环节共展示了3台代表性的手术:达芬奇甲状腺癌根治术、局晚甲状腺癌根治术、口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颈清扫术。从规范的颈清扫手术策略、到局晚甲状腺癌手术难点、再到满足个体化需求的机器人手术,复旦肿瘤头颈外科团队运用规范、娴熟、丰富的手术经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

 照片10.png

专场主持人:殷志强教授和葛睿教授

 

照片11.png

讲课嘉宾掠影

头颈部肿瘤专场

        除甲状腺肿瘤外,头颈部鳞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90%以上,发病后通常会影响到口腔、咽、喉、鼻腔、鼻窦和唾液腺等面部器官的正常功能,因此以手术为核心的多学科治疗在头颈部鳞癌的诊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房居高教授通过回顾头颈实体瘤治疗历史,提出在肿瘤根治的前提下通过微创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介绍了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鼻内镜微创手术、咽旁间隙肿瘤经口内镜下切除、口咽癌经口机器人手术以及喉癌和下咽癌的微创外科治疗的相关适应症和操作。杨安奎教授从喉癌/下咽癌治疗原则出发,探讨了局部晚期保喉治疗的可行性、具体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保喉应在保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证生存率。张陈平教授从口腔颌面解剖、手术技巧、重建方式和预期结果各角度对口腔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探索进行了全面探讨。董频教授详细讲解了各类环舌固定术在下咽癌喉癌中的应用适应症、禁忌症、切除范围、修复方法、功能恢复、预后以及综合治疗,是保喉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梁教授系统性讲解了不同分期下咽癌的治疗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晚期下咽癌的治疗进展和争议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朱国培教授对比目前不同临床试验结果,分析免疫治疗在各类头颈部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可能对常规治疗方式带来的影响。头颈部肉瘤相对少见,亚临床转移灶不易发现,预后差异巨大,季彤教授系统性回顾了头颈部肉瘤的病理分型、分期、临床特点、和以手术为核心的多学科治疗原则。咽旁间隙肿瘤是头颈部肿瘤鉴别诊断和手术的难点之一,陶磊教授向我们清晰地阐明了咽旁间隙的解剖结构,并讲解了咽旁间隙肿瘤的概况、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并结合多个手术视频总结该类手术的经验。王孝深教授明确提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原则“可手术的:首选手术切除 术后放疗;不可手术的:局部广泛期:根治性放疗;远处转移:个体化治疗,局部放疗不可缺少“。陈洁教授梳理各类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指南、共识与重要会议,总结更新与亮点,就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治疗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陆雪官教授就近期多项免疫联合放疗治疗局晚头颈部鳞癌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区晓敏教授对2022年ASCO/ESMO 头颈部肿瘤靶向治疗进展进行汇总分析。最后由何悦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别提供病例并进行了多学科讨论。

 

照片12.png


专场主持人:王玉龙教授、黄新生教授、

向明亮教授、谢晋教授

 照片13.png

讲课嘉宾掠影

 

甲状腺癌临床综合专场

        本场会议由艾志龙教授和向俊教授主持,孙辉教授以《新版神经监测指南制定中的共识与争议》作引导发言,郭朱明教授和沈美萍教授分别结合诊治指南对甲状腺滤泡癌的病理诊断、临床特征、诊治特点进行阐述。黄韬教授对甲状腺癌发病趋势的真实世界现状展开分析,并探讨指南与临床间的共通和分歧。张浩教授介绍了甲状腺低分化癌的预后情况和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低分化癌的TNM分期体系建立。邬一军教授以《甲状腺手术中颈前区功能保护》为题讲解了其基本概念、原则、处理方式及预期效果。王圣应教授分享了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的临床处理经验。罗定存教授分享了近年来逐渐新兴的甲状腺机器人辅助手术引发的思考。

 

照片15.png

专场主持人:向俊教授

 照片16.png

讲课嘉宾掠影

科普环节

        健康知识普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经济且高效的措施。本次论坛特别开展全民科普活动,来自复肿团队的18位一线临床医护,围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服务口号——“守护生命‘腺’,重塑头颈美 ,智能数据访,个性精准化”开展了4个专题环节,共8场科普讲座和2场义诊,现场共为45位“甲友”答疑解惑,体现了头颈外科一贯秉承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理念,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

 

照片17.png

结语

       2022年的甲状腺与头颈肿瘤综合治疗论坛是汇聚国内顶尖的头颈部肿瘤专家的一次盛会,大会议程紧凑饱满,专家们纵观古今,放眼寰宇,将甲状腺与头颈部肿瘤多学科治疗经验倾囊相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将砥砺前行,将一年一度的甲状腺与头颈肿瘤综合治疗论坛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力,为我国的抗癌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