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第七届上海肿瘤检验学术交流大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2-12-28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第七届上海肿瘤检验学术交流大会于2022年12月9日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主办承办,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为各位同道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大会围绕“疾病早筛早诊”展开研讨,携手国内外著名肿瘤学及检验医学专家共同探讨早筛早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新型标志物的研发与推广以及疾病早筛策略与检验技术等专题,进一步助力肿瘤的精准诊疗。

主持.jpg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周琳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主任李冬教授的共同主持下,本次大会拉开了序幕。

      会议伊始,由本次大会主席,上海市抗癌协会检验医院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郭林教授为大会致欢迎辞,代表大会对线上积极参与及线下到场参会的专家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以及衷心的感谢,并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主任沈立松教授,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学锋教授,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胡晓波教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主编潘柏申教授,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主任委员邢金良教授,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主任郁增荣教授致辞。

致辞.png

      大会报告

苏冰.jpg

      上海免疫所所长苏冰教授详细介绍了mTOR复合体信号对于免疫细胞的生长调控及功能的发挥起到的关键作用。mTOR由mTORC1及mTORC2构成,课题组发现Sin1作为mTORC2 的重要组分之一,密切参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过程,并在胸腺发育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外周中,研究发现发现Sin1-/-初始T细胞会在骨髓中集聚,这对于感染免疫存在缺陷。进一步探究,发现CXCR4表达上升会导致Sin1-/-初始T细胞大量进入骨髓。综上所述,Sin1/mTORC2复合体参与B细胞、T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增殖过程,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及抗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对于相关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江一舟.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江一舟教授介绍了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现状。其中以ER、PR、HER2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并且异质性较高。然而目前的临床指南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多呈“一刀切”,缺乏精准性。针对这一日益严峻的临床问题,提出了三阴性乳腺癌的精确治疗的三步走:建立复旦分型-临床转化-完善提升。在建立复旦分型方面,将患者进一步细分为BLIS、IM、LAR和MES四个亚型,并在临床转化阶段,积极开发临床实用的分型试剂盒,申请发明专利,同时开展FUTURE临床试验,验证“复旦分型”指导治疗效果。进入完善提升阶段,江教授团队主要针对FUTURE临床试验中疗效不佳的部分患者,优化TNBC复旦分型体系、公关难治性亚型治疗靶点、推动便捷的临床应用。课题组以建立一站式人工智能均准诊疗系统为长远目标,进一步丰富组学层次,拓宽精准诊疗的内涵,为未来开放特效新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刘颖斌.jpg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刘颖斌教授详细介绍了胆囊癌基础概况、病理分期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外科手术现状,提出了目前胆囊癌规范手术治疗尚待解决问题。通过回顾治疗理念提出前后的胆囊癌治疗效果,明确了精准外科治疗切实提高了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凸显出精准外科理念的重要临床地位,并详细阐述了仁济团队在胆囊癌转化治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案。刘教授深入浅出地概述了团队在胆囊癌综合治疗、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炎症微环境及分子分型特征、染色质三维结构等方面的探索,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张建军.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肿瘤生物学实验室张建军教授首先介绍了顺铂耐药相关概述。基于iTRAQ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张教授团队成功将顺铂耐药相关的候选靶标聚焦于TOP1MT、VN1R5、USP47,这三个位点,明确了VN1R5在口腔鳞癌铂类耐药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了VN1R5通过诱导转录因子sp1磷酸化修饰与入核,激活Lnc-POP1-1转录表达的机制;另一方面,创新性发现Lnc-POP1-1可抑制MCM5泛素化修饰,增强MCM5蛋白稳定性,进而以MCM5依赖方式增强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促进耐药形成。张教授详细阐释TOP1MT、VN1R5在口腔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解决口腔癌顺铂耐药问题提供了新靶向。

韩坤.jpg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任韩锟教授,对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基本情况、编委组成、收录范围、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细致介绍。《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自1953年创刊以来,经历70多年历史沉淀和洗礼,与时俱进,收录文章形成“大而全”、“小而精”、“新而特”的特点,韩锟教授对预防医学深入思考,对杂志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认为预防医学应紧密联合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凝练出“四早”、“四防”、“四阶段”、“中医”四个关键词,提出开创“预防医学+”,促进“医防协同”,秉持“大预防新概念”,以健康和预防疾病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中心,进一步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高春芳.jpg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高春芳教授,以“创新技术和智能算法实践与思考”为题,从检验学科发展回眸、传统检测指标-智能算法基础、新型检测技术+智能算法优势、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检验诊断发展新趋势、检验诊断学-产学研用的主战场五个方面展开,旁征博引,高屋建瓴地强调了检验医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桥梁作用,以及在疾病风险预测、诊断、治疗、预后中发挥的全科医学的职能。提出基于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构建的模型算法有望提高现有单一指标检验效能,其次现有指标联合分子生物学及组学技术建立的模型算法在临床疾病诊断、疗效检测及预后判断中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张小红.png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红教授,张教授以“新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中的应用新解”为题,向我们阐释了在恶性肿瘤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背景下,贯彻落实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详细介绍了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结直肠癌、鼻咽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甲状腺癌等多种肿瘤早期诊断、疗效检测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最后,张教授介绍了新产业的八大优势并突出其在检验实验室中对于小分子检测的重要作用。

张勇.jp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张勇教授首先介绍了未定性结节及其临床处理方案,并根据年龄、吸烟史、毛刺征等危险因素建立恶性肿瘤的预测模型。利用这一模型,进一步评估解读不同大小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和多个结节。此外,张教授汇总了现有的以国外研究为基础的肺结节风险预测模型,并为大家详细阐述中国肺结节模型(LCBP,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Using the Lung Cancer Biomarker Panel)是如何建立的。通过这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显示,肺结节鉴别诊断模型具有良好诊断效能,能够对肺结节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获得了肺癌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推荐。

 

赵快乐.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胸部专科赵快乐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食管癌的治疗原则与检验。赵快乐教授首先介绍了食管癌中国高发,欧美低发,地域性的特点以及食管鳞癌的治疗原则和传统认识。此外,赵教授详细阐述了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放化疗方案。最后,赵教授为大家阐明检验(检测)与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背景与前景,即可以通过ctDNA提前预测肿瘤残留或复发并进一步指导放化疗后个体化PD1治疗。赵教授立足于临床诊疗中的实际经验,放眼前沿的科学研究,为未来检验医学与食管癌诊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朱棣.jpg

      复旦大学药理学系肿瘤免疫药理学研究员朱棣教授的研究聚焦于冷肿瘤信号通路发生机制和开发新型免疫肿瘤疗法,围绕肿瘤免疫耐受研究背景,BCL9作为免疫耐受的生物标志物,BCL9调节肿瘤免疫耐药机制和寻找新型克服免疫耐药的免疫调节剂这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同时,BCL9在肿瘤微环境中调节免疫耐受也在许多癌症中得到验证,由此朱棣教授团队也联合许多单位做了一系列关于靶向BCL9/β-catenin的抑制剂和其他创新药物的开发方面的研究。

陆豪杰.jpg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陆豪杰教授复简单介绍了糖基化标志物的类型、测定和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机遇,糖基化的诸多类型对于癌症亚型区分和定位会更加精准。此外,糖基化作为标志物也具有一些挑战,如缺乏有效方法,较低的检测敏感性、重复性,在临床上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等。陆豪杰教授还从具体的分子结构方面,介绍了基于质谱的N-糖组学和糖蛋白组学的研究流程,通过诸多实验向我们阐述了质谱或质谱联合其他应用在糖链检测方面具有的很高效能。


      优秀科普作品颁奖

      本次大会增设“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环节,欢迎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针对肿瘤医学和检验医学领域当中社会关心的话题,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和载体,落实“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一致讨论,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选出12篇优秀的科普作品,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检验医学科主任关明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高锋教授,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倪明教授为获奖代表颁奖。

 

      大会总结

卢仁泉.png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卢仁泉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感谢各位讲课专家为大家带来的学术盛宴,受益匪浅!

      本次大会围绕“疾病早筛早诊”展开,不仅包含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时也着眼于临床的实际应用,全方位探索疾病早筛的检验技术及诊疗策略。今后我们也将继续为大家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动肿瘤检验领域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助力肿瘤的精准诊疗。大会的圆满召开离不开各位专家同道七年以来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来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