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崇源 综述, 赵东兵 审校
摘要: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较差。因此,寻找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判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携带肿瘤相关的特异性基因特征和表观遗传学改变。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ctDNA具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利用微创获取的血液样本捕获肿瘤基因组图谱、克服肿瘤异质性并动态监测治疗反应、预测复发风险。在早期诊断方面,研究者将外周血ctDNA突变与蛋白质标志物相结合研发出名为CancerSEEK的检测方法,在胃癌、食管癌及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超过69%。另一项研究则利用153个游离DNA甲基化位点进行联合检测,对Ⅰ、Ⅱ、Ⅲ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4%、59%和78%,特异度为92%。在指导治疗方面,ctDNA检测有助于筛选可能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的胃癌患者。此外,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ctDNA检测能够对微卫星状态、肿瘤突变负荷和EB病毒相关胃癌进行评估,从而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而特定基因如TGFBR2、RHOA和PREX2突变则提示免疫治疗效果不佳。对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ctDNA拷贝数不稳定性、拷贝数变异和突变等位基因频率负荷的动态变化与疗效显著相关,动态监测有利于在出现影像学改变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预测复发和预后方面,已有研究发现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可能是局部晚期癌症患者成功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这在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的随访复查中得到证实。利用ctDNA检测胃癌术后MRD表明,在随访过程中任何时间节点的ctDNA阳性都与复发风险增加相关,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也较短,与影像学复发相比其中位提前时间为4.5 ~ 6.0个月。此外,ctDNA检测中的TP53突变、MET扩增、THBS1与TIMP-3甲基化和肿瘤进展或腹膜转移相关,预后同样较差。尽管 ctDNA 作为一种微创肿瘤筛查和监测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其在胃癌的应用中仍面临一些限制和挑战。本文就ctDNA在胃癌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中图分类号:
[1] | 张羽, 刘强. 液体活检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8): 688-697. |
[2] | 李小秋, CD30阳性淋巴瘤病理专家组. CD30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检测:现状与挑战[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6): 512-518. |
[3] | 谢梦青, 储香玲, 周 娟, 苏春霞.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7): 635-639. |
[4] | 陈馨宁, 黄 斐, 沈敏娜, 杨轶慧, 王蓓丽, 郭 玮 .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ctDN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3): 192-197. |
[5] |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1): 1126-1144. |
[6] | 徐亦天, 黄 陈. 非血液来源液体活检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0): 936-943. |
[7] | 王 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应用中的挑战与方向[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0): 744-749. |
[8] | 孙健达,熊 俊,张汉雄,陈意标. 血液标志物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预测价值[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7): 528-534. |
[9] | 王秀月,赵 川,陈 彻,等. 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肝细胞癌诊断新型血清标志物的meta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3): 229-235. |
[10] | 聂 军,周 波,张郁林. 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7): 569-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