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 曹治云
摘要:
胰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高度异质性和恶性表型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2%。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研究常依赖于传统的二维培养模型(细胞系)和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瘤模型,但因细胞系缺乏肿瘤的三维环境和异质性特征,而异种移植瘤模型则存在培养时间长、成功率低、难以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等问题,急需开发可高度反映胰腺癌特征和分子变异的三维培养模型。人源胰腺癌类器官作为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维培养模型,是从组织样本中提取的多细胞单位,在机械和酶消化后嵌入细胞外基质凝胶中,可再现原患者的组织学特征及器官特点,甚至具有原器官的功能。随着胰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其简便、经济及稳定的培养技术已经逐步建立,推动人源胰腺癌类器官的应用扩展到药物高通量筛选、个体化精准治疗、更深入的发病机制及针对性的药物开发研究。同时,人源胰腺癌类器官亦是胰腺癌临床分子分型研究的优势全新半体内模型,特别在针对研究高突变及高异质性患者的病因、分子特征、组织形态及体细胞突变负荷方面表现优越。大样本量人源胰腺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的构建,将成为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肿瘤学研究的全新平台,有助于胰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治疗策略的优化。人源胰腺癌类器官可再现临床患者特征的实验室模型的应用,将使药物筛选、发病机制研究、个体化治疗的实现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人源胰腺癌类器官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该文为从事相关人源胰腺癌类器官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
[1] | 唐楠, 黄慧霞, 刘晓健. 利用单细胞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建立结直肠癌免疫细胞的9基因预后模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548-560. |
[2] | 李天骄, 叶龙云, 金凯舟, 吴伟顶, 虞先濬. 2023年度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1): 1-12. |
[3] | 蒋金玲, 周尘飞, 王超, 赵丽琴, 吴珺玮, 张俊. 2022年度胃癌研究和诊疗新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4): 303-314. |
[4] | 曾铖, 张剑. 2022年度ADC在胰腺癌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3): 235-240. |
[5] | 符庆胜, 金雷, 张旭东, 徐荧晨, 朱春富, 秦锡虎, 吴宝强. tRF-Pro-CGG对小鼠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3): 241-249. |
[6] | 岳铭, 王理伟, 崔玖洁. 胰腺癌器官特异性肺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1): 1026-1031. |
[7] | 贾聿明, 叶增, 邓艳丽, 李胜超, 张志磊, 王超, 徐晓武, 秦毅, 彭利. FBW7基因通过GSDME介导的焦亡增强紫杉醇对胰腺癌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0): 889-897. |
[8] | 王旭, 程合, 刘辰, 虞先濬. 2022年度胰腺癌研究及诊疗新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 1-13. |
[9] | 庄晗, 凌池芳, 王佳舟, 韩序, 姜睿, 胡伟刚. 局部晚期胰腺癌75 Gy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可行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 54-60. |
[10] | 肖玉铃, 朱秀之, 江一舟, 邵志敏. 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8): 669-679. |
[11] | 张羽, 刘强. 液体活检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8): 688-697. |
[12] | 李语婕, 陈颢. 靶向TROP2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潜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3): 268-273. |
[13] | 吴梦吟, 吴春晓, 庞怡, 王春芳, 顾凯, 龚杨明, 鲍萍萍, 施亮, 窦剑明, 向詠梅, 施燕. 2016年上海市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与2002—2016年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2): 97-105. |
[14] | 王若彤, 王欣, 沈波. 类器官在肿瘤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和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11): 1105-1114. |
[15] | 罗国培, 虞先濬. 胰腺癌精准治疗:从小众走向主流[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10): 960-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