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王涛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新药、新方案的问世,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推动了治疗共识的形成,但与此同时新的争议也在不断发生。本文基于2024年度关键临床研究证据,系统性梳理当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治疗的共识与争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循证医学依据。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尽管已经有CLEOPATRA研究结果使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的治疗方案成为共识,但是PHILA研究结果提供了曲妥珠单抗和吡咯替尼联合紫杉类药物的新选择。两个研究亚组分析结果也为临床实践的差异化选择提供了参考。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治疗中,对于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阳性患者,基于KEYNOTE-355、TORCHLIGHT研究,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已成为标准推荐。然而,免疫治疗的选择人群、PD-L1阳性标准及免疫治疗药物的对应选择仍存在争议。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的早期研究显示,不依赖于PD-L1表达,在晚期TNBC患者一线治疗中获得迄今最长的超过1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可能是未来一线方案的最佳选择。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标准一线治疗。但SONIA研究设计对指南推荐和有效药物先用的传统治疗理念提出了挑战,SONIA研究结果提示并非所有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都应该选择CDK4/6抑制剂,同时SONIA研究的局限性也猝然显现,即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目前还无标准推荐,但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有靶点突变优选靶点药物治疗,若无靶点突变可选择ADC药物、内分泌治疗等。脑转移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更多的药物包括靶向HE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和大分子ADC药物被证实对HER2阳性脑转移治疗有效,如何将药物治疗与局部治疗进行有机地结合,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焦点。ADC药物是目前研发的热点领域,随着ADC药物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创新药物研发、整合各种治疗手段,给予患者精准个体化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中图分类号:
[1] | 李彬, 陶中华, 胡夕春. CDK4/6抑制剂后时代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3): 273-282. |
[2] | 黎星, 彭子琪, 于鑫淼, 金锋. 2024年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2): 176-185. |
[3] | 吴淞, 袁洋, 江泽飞. 2024年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2): 186-194. |
[4] |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整合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90-902. |
[5]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 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8): 785-805. |
[6]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 177Lu-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7): 702-714. |
[7] |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 膀胱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607-618. |
[8] |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侵犯邻近脏器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5): 517-526. |
[9] | 郭晔, 张陈平.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4): 425-438. |
[10]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 316-333. |
[11] | 张思源, 江泽飞. 2023年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2): 143-150. |
[12] | 王昭卜, 黎星, 于鑫淼, 金锋. 2023年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2): 151-160. |
[13]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 基于中国人群的BRCA胚系突变筛查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2): 220-238. |
[14] |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 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1): 104-134. |
[15] | 薛丽琼, 郭晔, 陈立波. 晚期甲状腺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9): 879-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