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芳, 孙永强, 张思涵, 宋田利
摘要: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式,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本研究获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5-04-014-K01)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本病例对照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 共128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和非感染组(10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7.19%(22/128),22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6株,占61.54%(16/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0株,占38.46%(10/2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术中出血量≥300 mL、术后引流量≥800 mL、留置引流管时间≥7 d、白蛋白<35 g/L、白细胞计数<4×109/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出血量≥300 mL、术后引流量≥800 mL、留置引流管时间≥7 d、白蛋白<35 g/L、白细胞计数<4×109/L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PCT、CRP、TNF-α、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可为术后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出血量≥300 mL、术后引流量≥800 mL、留置引流管时间≥7 d、白蛋白<35 g/ L、白细胞计数<4×109/L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PCT、CRP、TNF-α、IL-6的水平可作为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指标,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可为临床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明确的指导。
中图分类号:
[1] | 张芷悦, 何慧婧, 单广良, 林岩松.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1): 21-29. |
[2] | 唐多才, 周术奎, 张桂银, 刘磊, 廖洪.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5): 478-483. |
[3] | 曹孟轩, 胡灿, 张延强, 黄灵, 杜义安, 于鹏程, 章若岚, 徐志远, 程向东.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7): 588-595. |
[4] | 刘加葳, 李 丹, 翟 青. 乳腺癌患者化疗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 52-62. |
[5] | 曹 威, 何英剑, 李金锋, 解云涛, 王天峰, 范 铁, 王歆光, 汪 星, 范照青. 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学低估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3): 217-223. |
[6] | 丁平安, 杨沛刚, 田 园, 郭子阳, 郭洪海, 刘 洋, 张志栋, 王 冬, 李 勇, 赵 群. 探索淋巴结外侵犯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附2 386例报告)[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2): 1017-1025. |
[7] | 肖佳龙, 郑 莹. 全球肺癌的流行及预防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0): 721-725. |
[8] | 马小开,黄建康,朱? 博 1,彭德峰,周? 锐,王圣应 . 2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8): 590-594. |
[9] | 苗长丰,马云涛,王晓鹏,狐 鸣,杨晓军 . 胃癌高危因素评分模型构建及对筛查时机、方案选择的价值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9, 29(7): 501-507. |
[10] | 刘晓雪,宇传华,周 薇,等. 中国近30年间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3): 177-183. |
[11] | 林雪丹,杨天兴,陶志华. 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对Ⅱ~Ⅲ期结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11): 827-832. |
[12] | 王 皓,江文杰,马铁梁,等.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中国癌症杂志, 2018, 28(10): 776-779. |
[13] | 林镇海,闫士灿,张洁筠,等. MST4通过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肝癌的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9): 681-686. |
[14] | 张顺康,郑磊贞,陈 刚,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 27(10): 815-821. |
[15] | 黄永高,王鹏程,王 嵩,等. Ⅰ、Ⅱ型食管胃连接处腺癌根治性切除[J]. 中国癌症杂志, 2016, 26(5): 458-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