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鹏宇, 高加勒, 季冒童, 谭园园, 姚宏伟
摘要: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作为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标准术式,因其复杂的解剖层次和精细的操作技术要求,对手术医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临床实践中,手术技能评估仍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传统模式存在评估效率低下、标准不统一等固有局限性。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为建立客观、精准的手术自动化评价体系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撑。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深入论证了构建智能化手术评价系统的临床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并系统呈现了本中心在该领域的前沿探索成果。展望未来,基于AI的智能评价系统将有望实现手术技能评估的标准化和定量化,这不仅将革新外科医师培训体系、提升多中心临床研究质量,更将推动精准外科诊疗规范的标准化进程,对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
[1] | 张钰洋, 刘骞. 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42-656. |
[2] | 彭鹏, 窦剑明, 吴春晓, 庞怡, 龚杨明, 吴梦吟, 施燕, 顾凯. 上海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参与状态对结直肠癌发病、分期及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57-664. |
[3] | 应磊磊, 李珂宁, 陈超, 王英, 黄浩哲, 王标, 李文涛, 何新红. 肿瘤直径对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存及局部进展风险的影响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5): 449-456. |
[4] | 彭东阁, 万子叶, 卢宁. 人工智能在胃癌诊疗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5): 496-504. |
[5] | 谭洪, 林圣庚, 熊毅. 人工智能赋能癌症协同药物组合预测的现状与挑战[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07-813. |
[6] | 黄浩哲, 陈红, 郑德重, 陈超, 王英, 许立超, 王耀辉, 何新红, 杨媛媛, 李文涛. 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射频消融后的局部肿瘤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57-872. |
[7] | 伍雯, 张若昕, 翁俊勇, 马延磊, 蔡国响, 李心翔, 杨永志. 探索阳性淋巴结比率在yp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73-880. |
[8] | 葛祖荫, 宋坤, 林云霄, 钟烨凌, 郝敬铎. 循环肿瘤细胞FCGBP和BIGH3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8): 745-752. |
[9] | 翁俊勇, 叶紫岚, 张若昕, 刘琪, 李心翔. 探究不良病理学特征数量对Ⅰ~Ⅲ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分层的指导作用:对9 875例病例的回顾性队例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527-536. |
[10] | 唐楠, 黄慧霞, 刘晓健. 利用单细胞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建立结直肠癌免疫细胞的9基因预后模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548-560. |
[11] | 张若昕, 叶紫岚, 翁俊勇, 李心翔.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5): 485-492. |
[12] | 庄晗, 胡伟刚, 章真, 王佳舟.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病理学图片淋巴细胞浸润检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4): 409-417. |
[13] | 陆悦, 卢仁泉, 张杰, 郑慧. 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高凝状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 278-285. |
[14] | 姜梦琦, 韩昱晨, 傅小龙. 基于人工智能的H-E染色全切片病理学图像分析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3): 306-315. |
[15] | 吴洪基, 王海霞, 汪玲, 罗小刚, 邹冬玲. 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2): 21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