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 卢云, 胡继霖, 杨文昶, 赵日志, 许文达, 杨涵宇, 路泽琛, 马正, 杜兆麟, 高运治, 高源
摘要: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探讨了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组成和分布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但多未对直肠癌与结肠癌患者群体加以区分。本研究旨在探究机体组分与直肠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并建立术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术前经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③ 行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者;④ 术前1个月内行腹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排除标准:① 临床资料缺失;② 肿瘤多发转移;③ 肿瘤T分期为0或为原位癌;④ 严重伪影导致CT成像质量差,难以区分脂肪和肌肉;⑤ 无法获得随访结果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QYFYWZLL30313),伦理审批环节已豁免知情同意。通过CT扫描观察到的骨骼肌横截面积及皮下脂肪横截面积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到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和皮下脂肪指数(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index,SAT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直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有696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96例(13.8%)患者出现术后复发,89例(12.8%)患者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MI、SATI、肿瘤T分期、N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RFS和OS的独立因素。基于以上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构建直肠癌患者的RFS及O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3、4和5年RFS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62、0.846和0.824;3、4和5年OS的AUC分别为0.886、0.898和0.875,通过校准曲线和DCA对模型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验证,显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结论:CT机体组分是直肠癌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
[1] | 李心翔, 骆大葵.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创新模式探讨[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31-636. |
[2] | 魏鹏宇, 高加勒, 季冒童, 谭园园, 姚宏伟.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技能评价[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37-641. |
[3] | 张钰洋, 刘骞. 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42-656. |
[4] | 彭鹏, 窦剑明, 吴春晓, 庞怡, 龚杨明, 吴梦吟, 施燕, 顾凯. 上海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参与状态对结直肠癌发病、分期及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57-664. |
[5] | 安杨, 王晨童, 邱小原, 周皎琳, 林国乐.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及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65-671. |
[6] | 应磊磊, 李珂宁, 陈超, 王英, 黄浩哲, 王标, 李文涛, 何新红. 肿瘤直径对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存及局部进展风险的影响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5): 449-456. |
[7] | 陈佳钰, 李玥, 陈帆, 李玉雪, 封士冬, 黄琦, 李大卫, 廖芝伟. 直肠癌患者经肛门或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376-385. |
[8] | 宋丹, 柴亚欣, 葛延平. 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3): 320-325. |
[9] | 黄浩哲, 陈红, 郑德重, 陈超, 王英, 许立超, 王耀辉, 何新红, 杨媛媛, 李文涛. 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射频消融后的局部肿瘤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57-872. |
[10] | 伍雯, 张若昕, 翁俊勇, 马延磊, 蔡国响, 李心翔, 杨永志. 探索阳性淋巴结比率在yp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9): 873-880. |
[11] | 严研, 周立庆, 夏建洪, 马婷婷. TCF7转录激活MACC1调节有氧糖酵解促进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8): 715-725. |
[12] | 葛祖荫, 宋坤, 林云霄, 钟烨凌, 郝敬铎. 循环肿瘤细胞FCGBP和BIGH3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8): 745-752. |
[13] | 翁俊勇, 叶紫岚, 张若昕, 刘琪, 李心翔. 探究不良病理学特征数量对Ⅰ~Ⅲ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分层的指导作用:对9 875例病例的回顾性队例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527-536. |
[14] | 唐楠, 黄慧霞, 刘晓健. 利用单细胞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建立结直肠癌免疫细胞的9基因预后模型[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548-560. |
[15] | 张若昕, 叶紫岚, 翁俊勇, 李心翔.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5): 485-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