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张谷香, 谢丹, 徐艳, 谢诚芳, 唐雨曦
摘要: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已成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治疗领域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但终末T细胞耗竭仍然会限制ICB的疗效。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9,SNX9)的缺失能够抑制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TOX)缓解T细胞的耗竭,为预防T细胞耗竭和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C微环境中的SNX9/TOX信号通路诱导CD8+ T细胞耗竭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共收集54份外周血样品,其中18份来自CC患者,18份来自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18份来自宫颈正常的受试者。此外,研究收集了在本院进行初次手术的153对CC及癌旁组织。从医院记录中获得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分期、随访记录和其他相关临床病理学数据。本研究经长沙市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20206)。24只小鼠随机分配到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组、Anti-SNX9组、Anti-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组和Anti-SNX9+Anti-PD-1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接受腹膜内注射封闭抗体和同型对照治疗。通过ELISpot检测CD8+ T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C组织中TOX和SNX9的表达。结果:C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SNX9、TOX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HSIL和正常对照(P<0.05)。CC组织中SNX9的阳性细胞水平、TOX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较癌旁组织显著提高(t=18.63、21.10,P<0.001)。SNX9在CC中的高表达与低分化/未分化、肿瘤大小、宫旁浸润、阴道浸润、晚期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SNX9低表达组相比,SNX9高表达组CC患者手术后的总生存期较短(P<0.05)。CC患者的CD8+SNX9+ 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HSIL患者(P<0.05)。CD8+SNX9+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显著低于CD8+SNX9- T细胞(P<0.05)。与Anti-SNX9组相比,Anti-SNX9+Anti-PD-1组子宫颈肿瘤的生长和增殖、肿瘤组织中的SNX9、TOX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肿瘤组织中浸润性CD8+ 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8+ 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因子TNF-α和IFN-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P<0.05)。结论:SNX9/TOX信号在CC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表现出增强的活性,并且与免疫抑制有关。针对SNX9/TOX信号通路可能是CC的潜在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
[1] | 范素梅, 信聪伶, 朱来芳, 刘畅, 徐蕊, 周正荣, 程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复发、转移及初治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6): 570-577. |
[2] | 陈珣, 郑真霞, 阮雪茹. TMCO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6): 571-580. |
[3] | 冯征, 郭勤浩, 朱俊, 吴小华, 温灏. 2023年度妇科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4): 340-360. |
[4] | 沈洁, 冯小双, 温灏, 周昌明, 莫淼, 王泽洲, 袁晶, 吴小华, 郑莹. 572例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转移特征及生存分析: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4): 361-367. |
[5] | 夏玲芳, 朱俊, 吴小华. 2023年ESMO妇科肿瘤治疗最新进展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1): 969-980. |
[6] | 郭勤浩, 余敏, 吴小华. 2022年度妇科肿瘤诊治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 14-24. |
[7] | 庞怡, 吴春晓, 顾凯, 鲍萍萍, 王春芳, 施亮, 龚杨明, 向詠梅, 窦剑明, 吴梦吟, 付晨, 施燕. 2016年上海市子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与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6): 519-526. |
[8] | 王春桃, 葛安兴, 吴红雁, 张学艳, 杨圣, 袁红香, 程艳萍, 冯延璐, 陆欣苑, 梁戈玉. 不同级别子宫颈病变与lncRNA HOTTIP和H19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2, 32(4): 324-334. |
[9] | 方艳惠, 马彩娟, 张纯丽, 翟嘉威, 朱巧英, 刘 茵, 赵喜娃. miR-496通过SFMBT1抑制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相关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8): 697-703. |
[10] | 龙行涛, 周 琦, 王 冬, 陈月梅, 金福军 . 子宫颈癌2018年FIGO新分期ⅢC期患者预后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8): 725-733. |
[11] |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子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6): 474-489. |
[12] | 董诗洁, 胡晓欣, 王 葳, 杨 孟, 岳 磊, 童 彤, 顾雅佳. 基于多序列MRI与多体系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6): 460-467. |
[13] | 朱 俊, 吴小华. 2020年度妇科恶性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及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4): 250-256. |
[14] | 沈 洁, 莫 淼, 袁 晶, 周昌明, 王泽洲, 张志红, 温 灏, 吴小华, 郑 莹 . 1 31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报告:以医院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3): 192-198. |
[15] | 陈晓慧, 王佳舟, 胡伟刚, 彭佳元, 翟 鹏. 加速器模型和治疗计划系统对知识库计划模型的影响:一项基于宫颈癌适形调强放射放疗计划的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0): 82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