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刚, 王光庆, 郑炎, 唐琴, 陈飞, 俞旭东, 许盛琪, 汤发扬, 朱际飚
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手术治疗中,切缘状态的评估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切缘阳性意味着较高的复发及转移风险,确保肿瘤的彻底切除成为手术成功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能够实时成像乳腺癌病灶的潜力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据此,本研究采用ICG进行术中乳腺癌病灶切缘状态的评估,并进一步探讨优化乳腺癌病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切缘安全距离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采用了ICG和常规手术进行分组。ICG组患者在开始前2~3 h,按照0.5 mg/kg的剂量通过外周静脉注射ICG。手术过程中,对标本切除前后以及残腔进行术中荧光影像拍摄。同时,利用近红外线荧光成像设备对切除的病灶在12、3、6、9点共4个方向进行荧光强度定量取值,以及对病灶切除后残腔的荧光探测。接着,将标本及时进行病理学检查,并记录标本4个方向正常乳腺组织的安全范围。本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指南中的各项条目。本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编号:KYXM-202310-46)。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ICG组24例,传统手术组26例。在纳入研究的ICG组患者中,均在病灶部位检测到了荧光信号的存在。具体而言,病灶中心、病灶边缘以及病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荧光强度值分别测定为251.08±10.73、208.08±19.74以及156.76±16.47,呈现出由内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此之外,在病灶中心与病灶边界、以及病灶中心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荧光比值分别为1.22±0.13和1.62±0.19。病灶切除后,残腔中发现异常荧光的比例为2/24,分别为浸润性癌伴导管内癌和正常乳腺组织。本研究结果示,ICG在切缘判断方面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7.9%。在标本切除后,通过对病灶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的安全范围进行测量,ICG组与同期乳腺癌手术组的安全宽度分别为(8.36±6.42)mm和(15.08±4.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作为一种实时、高效且具有经济效益的示踪剂,能够应用于乳腺癌手术切缘的确定,其具备出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符合乳腺保留手术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该示踪剂有助于缩小病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切除范围。
中图分类号:
[1] | 王孟潇, 樊文栋, 曹菁璟, 陈佳艺, 蔡钢, 曹璐. 基于每日CBCT的乳腺癌术后单周超大分割全乳放疗的位置误差及外扩边界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25(8): 752-760. |
[2] | 吴佳辰, 何丽娜, 汤鑫茹, 唐爽. Ptenfl/fl;Trp53fl/fl;Pbsn-iCre+基因编辑小鼠自发形成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的模型构建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25(8): 769-775. |
[3] | 向诗语, 李桥, 沈长青, 顾雅佳, 吴斌. 基于血管移位的诊断评分和诺莫图在鉴别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和颈部交感神经鞘瘤中的应用[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695-701. |
[4] | 王红霞, 殷咏梅, 胡夕春.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7): 710-734. |
[5] | 杜可为, 张尚弟, 胡文飞, 高山, 甘建新, 尤崇革.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的TAGLN2、CTSD等5种早期胃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初步验证[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6): 543-554. |
[6] | 钱芳, 孙永强, 张思涵, 宋田利.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炎症因子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6): 563-569. |
[7] | 鲍正敏, 李乾永, 鲁晓腾, 杨彦举. 分次内CBCT影像引导技术引入DIBH在左侧乳腺癌放疗中的意义[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6): 578-584. |
[8] | 杜心悦, 邬思雨, 柳光宇. 乳腺癌术后孤立腋窝淋巴结复发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6): 592-600. |
[9] | 彭东阁, 万子叶, 卢宁. 人工智能在胃癌诊疗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5): 496-504. |
[10] | 王益林, 王鲁. 鼻咽癌肝转移患者肝部分切除术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远期疗效比较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5): 505-509. |
[11] | 张钰佳, 马力. 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339-345. |
[12] | 陈佳钰, 李玥, 陈帆, 李玉雪, 封士冬, 黄琦, 李大卫, 廖芝伟. 直肠癌患者经肛门或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376-385. |
[13] | 胡玮, 任晓朦, 王洋, 赵培庆, 曹凯. TIPE通过调控LDHA表达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糖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386-393. |
[14] | 贾瑞杰, 石志强, 张琦, 逯永晋, 郑竣升, 孙菁, 毕钊, 孙晓, 王永胜, 邱鹏飞.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394-403. |
[15] | 薛佳磊, 李剑伟, 龚悦, 柳光宇, 刘哲斌. 早期乳腺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延迟诊断率分析:一项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25, 35(4): 404-411. |